“医生为打已患者治疗”,不该止于感到

2019-02-25 09:56:09 来源:科普网 编辑:风云

  近日,四川乐山市五通桥区人民医院的一名医生在自己被打伤的情况下,依然为一名患者治疗。而这名患者,正是刚刚将他打伤的男子。(2月24日 华西都市报)

  “忍着疼痛,坚持为殴打自己的患者,查病、疗伤”。乐山五通桥的这位医生,不计较个人荣辱,切实履行医者职责,不愧为“医者仁心”,得到了社会广泛赞誉;其胸怀宽广、医德高尚,理当为之点赞。

  杏林春暖,悬壶济世,古往今来,为人们解除病通的医生,就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个别医生“索取红包、对患者冷漠、过度医疗”等,让社会对医者的尊重不再,医患矛盾突出,医闹抬头。

  正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个别人开始“辱骂、殴打医生”,将疗伤、治病看作是纯“消费”,认为自己花钱,医生理当为自己祛病;将自己的怨气发泄到医生身上,稍有不满意就张口骂,动手就打;其触及到了法律底线,严重地侵犯了医生的合法权益,扰乱了医院正常秩序,理当让其付出代价。

  看病难、看病贵等医疗领域存在的问题,虽是公众普遍面临的问题,但归根结底是社会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问题,要解决此问题,还有待于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有待于政府勇于担当,切实加大投入力度;不该让医生为其买单、背黑锅。

  医生群体人数众多,有个别医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实难避免;绝大多数医生,还是忠于职守,真心实意为患者排忧解难,有一颗“仁者”之心。故让大多数的医生为其中的“败类”当挡箭牌,显然有失公平。

  固然作为患者,希望医者“妙手回春、手到病除”,其心情可以理解,但毕竟缺乏科学性,受认识水平的限制,医学不可能解决所有的“疑难杂症”,让生命与健康永存;再者,医生本是普通人,其性格各异,行为也受情绪影响,对患者、家属表现出“冷漠” ,在法律与道德允许范围内,理当给予理解。

  作为医生,不计恩怨,为殴打自己的患者疗伤,精神可嘉,有效地改变着人们对医生的偏见,再现了当代医者光辉形象,其行为令社会感到;对此事件,不能就此止步,而当反思自我,学会尊重与理解医生职业,从而切实改善医患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相互尊重与理解是现代文明社会重要内容。在将关注点聚焦于“医生”的同时,对“打医患者”,也当给予指责,谴责其可耻行为,让类似行为者成“过街老鼠”,并追究其法律责任,以正视听,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迈步现代文明社会。

  正确认识医生,理解其职业,尊重其劳动与创造。医生乃凡夫俗子,没有“火眼金睛”,受医学发展水平的制约,难以做到“包治百病”与“起死回生”,不必苛求;同时,当理解其喜怒衷乐,不必提出南宁市要求,让其从神坛中走下来。

  面对此事件,社会盛赞、网友点赞、好评如潮;然不该就此停步,理应冷静反思,补上“理解与尊重”课,才是医生所期盼的,也是社会当重视并解决的问题。(尚凡)

本网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只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发现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联系本网 ,并提供稿件“纠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