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制造业升级 重塑智造新版图

2017-04-14 15:27:27 来源:时代聚焦 编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发展实体经济的重大意义,明确指出像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要强大必须靠实体经济。他指出,实体经济是国家的本钱,工业是立国之本,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在当前全球制造业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以制造业立省的广东紧抓“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机遇,苦练内功,奋力“突围”,从新技术到新模式,从新制造到新服务,抢占创新制高点,重塑智造新版图,展现出“世界工厂”转型升级的新图景。数据显示,2016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突破3万亿元,达到31917.39亿元。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速分别为9.5%和11.7%,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2.8个和5.0个百分点。

智能制造 重建发展新版图

在广东,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选择了以智能制造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特别是在珠三角,这种趋势更为明显。

在广州南沙,美的集团工厂已成为智能制造的示范点,他们的最终目的是打造中国乃至世界首个空调制造全智能工厂。这里的2条智能生产线、近200台机器人、5000多个传感器,能够帮助经销商通过手机实时了解产品的生产及物流进度,消费者也可直接向工厂下单定制产品。借力智能生产,预计到2018年,美的家用空调的生产自动化率将提升至50%。按照2018年预计1.6万人的用工量,与2011年相比,智能制造为美的带来“一降一升”的变化:用工量减少68%,产量提升66%。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企业的必经之路,现在不是走不走,而是如何走好的问题。”美的家用空调事业部总经理吴文新曾在公开场合如此表示。为此,美的选择了以智能制造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面对近年来土地成本不断增加、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内在压力和发达国家高端制造业回流、发展中国家争相承接制造业转移的“双重挤压”,广东制造业企业“置之死地而后生”,主动拥抱智能制造,为自身发展迎来新的春天。

老牌的不锈钢知名企业凌丰集团也选择了智能化。“凌丰集团不锈钢制品产值连续7年徘徊在10亿左右。国际金融危机后,对欧洲市场的出口一直在下滑,转型成了集团的不二选择。” 凌丰集团副总裁邝乃强表示,没有创新就没有活力。早在2003年,凌丰集团就建立了广东省首家不锈钢制品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陆续开发了自动拉伸成型系统、自动化磨边机等行业先进的自动化装备,并被国内外不锈钢制品行业广泛应用。

2013年,凌丰集团对整个生产流程进行再造。按照一体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研发思路,设计、研发、制造出国内不锈钢餐厨具制品行业第一条完整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不锈钢制品自动化生产线,并于2016年1月正式运行,成为国内不锈钢餐厨具行业第一条用水进行砂光的生产线,突破了以往大部分企业使用抛光蜡进行砂光的传统做法,不仅生产过程环保、生产成本降低,而且砂光效果好。同时,实行机器换人,以自动化设备代替人力。

“同等产能条件下,自动化生产线的工人数量由原来的80人降到30人,人均产出由25万元提升到50万元,产品在线生产平均时间由5天减到1.5小时以内,综合成本比传统生产方式降低约10%。” 邝乃强说,对于不锈钢企业来说,只有通过流程的科学优化,以科技创新实现成本的降低,才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对于凌丰集团未来的发展,邝乃强充满信心,他说预计凌丰今年将会取得新的突破。

实行智能制造关键在于“两化”融合

坐落在中山的广东卓梅尼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专注电梯行业超过16年,产品主要包括电梯控制系统、电梯远程监控系统等,多次获得奥的斯集团与蒂森集团年度优秀供应商和技术创新奖称号。

“电梯行业的智能制造升级,一方面是大势所趋,一方面也是不得不做,所有竞争对手都在做,我们也不能停。”该公司董事长、总裁莫礼告诉记者,早在6年前,卓梅尼就开始布局互联网+电梯,让每台电梯都可上网,打造看得见的安全。他们研发出全球首创,通过智能手表可实行远程控制电梯。接下来,卓梅尼还将推出声控电梯。

但让莫礼最为苦恼的是,在推进智能化过程中,高端人才缺乏困扰着他。他说,电梯智能监控的研发,专业技术要求高,在中山难以找到。为了解决问题,公司一方面在德国设研发团队,另一方面与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部分项目外包出去。目前,中山本部的智能化研发团队引进了来自印度的软件人才。

制造业智能化过程中,不可避免遇到一些挑战。智能制造是自动化和信息化不断融合达到智能化的过程,但我国从“十一五”时期开始推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可至今效果并不明显。原因何在?“在于政府、企业对此问题都认识不足。一方面政府支持落地的政策滞后,另一方面,传统企业危机感不足,加上两化融合成本高,难度大,企业根本没有动力。”广东省机械研究所所长徐旋波认为,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关键的制约因素,即制造企业普遍严重缺乏既懂生产工艺流程又懂信息化管理的企业高管或高水平的信息化科技人才(首席信息官)。

他指出,单从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程度来看,我省大批量企业的工业信息化程度仍较低,工业生产仍普遍介于工业2.0和3.0之间。此外,就算设备控制实现了信息化,生产管理也实现了信息化,但“两化深度融合”仍然需要功能强大的软件协作平台来作支撑,可惜目前一般的企业仍然都无法做到。

对于我省开展的“机器换人”计划,徐旋波强调说:“推进‘机器换人’过程中,不要简单的用‘机器’去换‘人’,要特别重视工业机器人在工业领域中的工艺应用研究,即工艺研究。”他表示,“机器换人”中,每个企业都必须实现生产过程中的工序重组和工艺优化,必须加强工艺研究,包括打磨抛光工艺、焊接工艺等,要极力解决机器人应用的各种工艺技术问题,这样才能实现既提高生产效率又提高产品合格率。

广东“智造”走向世界

如何稳步推进我省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呢?“现阶段应该夯实产业基础,循序渐进推动,才能实现最终目标。”徐旋波表示,对于美的此类的大型企业、规模企业可先走一步,但大量中小企业会面临诸多困难。广东具有雄厚的制造业产业优势,外资和外向型企业居多,企业的求变意识和主动接受程度较高,创新和服务意识强,他们会主动寻求转型,这是推进广东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最大优势所在。

2015年,我省出台了 《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年)》,提出到2020年智能装备产业增加值达4000亿元,到2025年广东要建成全国智能制造发展示范引领区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今年我省又出台了《广东省先进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计划到“十三五”末,基本建成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实现由制造业大省向制造业强省转变。

在利好政策驱动下,我省制造业不断取得新突破。即使在世界制造业普遍面临困境的背景下,广东“智造”仍在世界上引起极大的关注。著名调研机构IDC的最新数据显示,华为、OPPO和vivo三大广东智能手机品牌跻身2016年全球销量前五;今年7月,由广东企业研发制造的亿航184载客无人驾驶飞机将在迪拜投入运营;比亚迪e6纯电动车被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市市长选为官方座驾,比亚迪成为了首个海外市长专属座驾的中国纯电动品牌;云洲智能科技研发的无人船登上“世界第一屏”美国纽约时代广场……

据报道,在2017年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博览会上,广东企业成为了重要的参展商,据不完全统计,参展的广东企业达到917家,占所有参展企业的20%以上。广东“智造”产品已登上世界舞台,备受瞩目。

本网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只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发现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联系本网 ,并提供稿件“纠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