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大德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8-10-12 09:02:53 来源:互联网 编辑:风云

  为人需要品德,从政需要官德,治国需要每一个人都有内化于心、外现于行的核心价值观。(光明网2018-10-10)

  本集《国无德不兴》以立德为主题,主要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选取了总书记常用的“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典故,从崇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明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修德——勤学、明辨、笃实三个维度,通俗易懂地讲明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是对我国传统道德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非常重视立德修身。德对于做事、做学问起着基础性的前提性的作用。选人用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德不孤,必有邻”。德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要把德的强大的精神力量注入社会,注入人心。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广大党员干部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养成好思想、好品德。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人而无德,行之不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

  “礼”就是社会群体当中的人,应该共同遵循的法律准则和道德规范。“义”是公平、正义,这是伦理的原则,也是品德的根本,要抑制个人的欲望,把更多的机会要让给别人。“廉”,那就是公正、廉洁,不骄奢、不贪婪,不掩盖一切丑恶和罪恶的东西,光明正大。“耻”,顾名思义,那就是要有羞耻之心,不要纵容邪恶、罪恶。遵守社会规范、奉行公平正义、知耻行善、廉洁奉公,这是国家富强、社会太平的基本保障。

  《礼记·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要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需要的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每一个人应该像天空一样地辽远,像天一样地刚毅。我们讲“厚德载物”,就强调你的德要像大地一样地厚实。千百年来,中国的文化当中一直强调“德”。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明大德对每一个个人来讲就是要立志报效祖国。对共产党人来讲,守公德就是要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于党员干部来讲,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严把“私”字。要做到克己奉公,清正廉洁。在私德问题上,党员干部丝毫不能懈怠,要始终有一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这种警醒意识,要自觉地去净化自己的朋友圈、微信圈、生活圈、交友圈、娱乐圈,要做到慎独、慎微。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干部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除了工作需要之外,少出去应酬,多回家吃饭。对党员干部来讲,私德不是私事,它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私德也不是小事,它事关个人的荣誉和他的发展进步。

  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常被概括为家国情怀,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要承担的责任。修德要勤学。勤学是修炼道德的基本方法,要向我们身边的道德模范、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什么时候都不能丢弃中华传统文化,否则我们就是无根。要明辨,要善于明辨是非、善恶、美丑,善于做出选择。习近平总书记讲过,青年面临的选择很多,关键是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选择。要笃实。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修德就要落到实处,要从小做起。习近平总书记讲过,青少年要从小就要学会做人、学习做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的广大党员干部,善小要常为,恶小不可为。道德的养成贵在坚持。毛泽东同志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要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就要始终牢记道德的养成永远在路上,要始终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

  走进新时代,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今天的一种大德。立此大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就有了一种最持久,最深层的强大力量。(魏华)

本网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只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发现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联系本网 ,并提供稿件“纠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