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北京八分钟”背后 87天封闭训练怎么完成的

2018-02-26 14:22:08 来源:互联网 编辑:风云

 25日晚上的的平昌冬奥会闭幕式

你看了吗?!

燃烧了17天的平昌冬奥会主火炬渐渐熄灭

四年一度的冰雪盛会昨晚落下帷幕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

将五环旗交给北京市长陈吉宁

冬奥会

正式进入北京时间!

闭幕式上的

北京八分钟”

有没有惊艳到你!

微博上

北京八分钟迅速攀上热搜榜第一

憨态可掬的熊猫起舞

冰上运动员领路

忽然时空交换

科技感超强的机器人同时启动……

由张艺谋执导的“北京8分钟”

用现代手法和思维

奉献了一台蕴含丰富中国文化、

展现新时代中国形象的惊艳之作

北京八分钟

震撼的不只是全场观众

还有同步收看直播的网友

他们为中国疯狂打CALL

 

一起来看看

这段精彩的北京八分钟

↓↓↓

24位轮滑运动员

24个智能机器人开始表演

象征着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科技国宝熊猫特使

国宝熊猫和人一起共舞

上演黑科技

开始呈现中国结

用科技的方式绘画中国结

中国龙震撼全场

充满十足的科技感

奥运五环

“8分钟”背后有多少“中国制造”?

世界上最大却又最轻的熊猫木偶、可以与人共舞的机器人……这些在“北京8分钟”表演上的新技术,成就了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惊艳的“北京8分钟”。

这“8分钟”到底有多高科技?又蕴涵着哪些“中国智慧”和“中国制造”?闲言少叙,小编这就给大家科普下——

“减重”的世界上最大熊猫木偶

表演中贯穿始终的两只“滑冰”的熊猫木偶让人影响深刻。张艺谋阐述这一创作称,熊猫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形象符号,它们是文化的使者。

舞台上,演员要穿着目前国内最大尺寸的熊猫木偶进行轮滑表演,所以重量需要控制到非常轻。四川南充大木偶剧院院长唐国良说,单是给大木偶减重一项要求就让他们的团队熬了好几个通宵。“我们初选的材料做出来的有七八十斤,远达不到标准,后来不断地尝试新材料,才把大木偶的体重慢慢降了下来。”

熊猫的“体重”降了下来,但是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唐国良说,四川和北京两地不同的气温和湿度条件都曾给他们带来挑战。“有的道具做出来在南充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一到北京来,因为气候不同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材料变硬了变脆了,根本没法用。”

为了克服“水土不服”,他们只能一次次地调试、升级,争分夺秒地改良工艺、制作道具,并要确保万无一失。“选择材料要精益求精,”唐国良说,比如LED灯的选择,看似平常,却是他们从几百种灯里优选出来的。

最终版的熊猫道具,高2米35,却仅有20斤左右的重量,比初期的版本轻了几十斤。

“目前从个人表演的大熊猫高度和难度及灵活度,(全世界)我们剧院创作的是最高的,同时也是最轻的。”唐国良说。

细致到微米、冰雪一样的“冰屏”

大家可以看到机器人身上装载的大屏幕使这次表演十分炫酷,移动的机器人,流动的画面形成了多层次,递进式的现场效果。为了体现冰雪主题,这些大屏幕也使用了新技术,最终打造成像冰雪一样效果的“冰屏”。

“冰屏”研发团队负责人、深圳壹品广电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文艺表演项目总监黄庆生介绍说,屏幕上要的效果是雪花洁白、冰花透明。这对LED显示屏技术来说是前所未有的难度。

 

“我们以前没有过这样的产品,常规不生产的。”黄庆生说,按照导演团队的要求,单屏幕尺寸达到1.5米的跨度,两块屏长3米,如果中间没有支柱,很难稳定。此外,LED屏越长,颜色的一致性越不好,到后面的灯颜色就不一样了。

为了参与八分钟演出,团队进行了专门的技术攻关,不仅生产出了规格更高、工艺更完善的产品,也同步实现了工艺的升级更新。“目前的冰屏技术我们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次做出了三米长的屏幕而且中间没有横梁,这种工艺目前在世界上我们应该是第一家。”

为了保证屏幕可以抗风扛冻,所有屏幕都经过了风洞和冷库测试,达到了风速每秒15米的要求。

黄庆生说,想要这么稳定,必须把背后的卡槽做好,结构非常精密,卡槽与屏幕之间的距离可以用微米计算。北京8分钟表演所提出的技术要求,也推进了这个显示屏技术的革新。

“8分钟”背后是87天的封闭训练

这精彩的“北京8分钟”,背后除了炫酷的高科技,更是凝聚着演员和工作人员夜以继日的付出。

72名演员,87天封闭训练,204人导演和保障团队,12辆大货车运载的设备……只为了“北京8分钟”展示在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绽放光芒。

机器人正常灯亮起

我的“8分钟”就结束了

在“北京8分钟”的整个演出过程中,有48名演员只出现在正式表演前,他们两人一组,推着机器人和“冰屏”最先上场,机器启动后迅速下场。

每天要推800斤重道具走近千米

21号屏幕是由常睿和同伴一起推上闭幕式中央舞台的,为了尽量不让现场观众看出来,他们一身黑色紧身衣,只露出眼睛部分。听到启动成功的指令,他们就算完成了这次“8分钟”演出的任务,总共上场时间不到3分钟。

常睿,今年23岁,来自甘肃兰州,是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一名大四的学生,是一名推屏演员。介绍完自己,他发现了记者的疑惑。“我们就是要推着表演时用的一种设备上场,这个设备主要部分是一块显示屏。”

在北京集训的时候,他们每天要推着至少800斤的道具来回走上千米。“开始推的训练屏时600斤,真正用在表演中的屏是800斤,所以我们需要做大量的力量训练。”另外一位推屏演员刘京和常睿是校友,这次也被选中参加演出。两个人一组,一前一后,前面的人负责方向和牵引、后面的人负责发力推动。

平昌冬奥会闭幕式现场道具出口到舞台中间,有一个近6米长的坡路,在训练中,常睿他们就着重练习如何平稳地把道具推上这个坡。

穿戴道具一站就是几个小时

于广水全身罩在熊猫木偶装里,从唯一的观察口向外看,冬奥会闭幕式现场闪烁着亮光,音乐、欢呼、喝彩、闪光灯……于广水是“北京8分钟”的一名轮滑演员,他表演全程要套在几十斤重的熊猫木偶里。

▲2018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8分钟。

第一次拿到演出道具木偶装的时候,大家觉得新奇。于广水在同伴的帮助下试着套了一下。“嚯,那个木偶头的重量直接压下来,两个肩膀就像担上了两桶水。”他回忆说。穿这身木偶装至少需要两个人帮忙,一次穿脱需要15分钟左右,在训练间隙,别的演员可以松松鞋休息,他们就只能继续套着木偶装。

“没法坐,没法靠,只能站着。”邢志伟说,有一次彩排,他们从头至尾穿着这身木偶装,大概有4个小时。等彩排结束回到宿舍,肩膀和腿都不是自己的了,只想瘫在床上睡觉。

回顾平昌冬奥会上的中国时刻

中国体育代表团在本届冬奥会共获得1金6银2铜。与上届索契冬奥会相比,金牌数少了两枚,奖牌数持平,但在多个项目上实现了突破。

男子项目成绩取得突破,优势项目从点到面开花结果。用一分钟,回顾平昌冬奥会上的中国时刻。

他们如拓荒者般填补了空白,书写了新历史。武大靖世界排名第一,一天内两刷世界纪录,霸气摘得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冠军。

这是冰上男子项目中,中国选手首次登上最高领奖台。

 

 

本网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只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发现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联系本网 ,并提供稿件“纠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