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蓝单车宣传事故竟是个这样低级错误:策划失误

2017-11-17 16:07:06 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编辑:风云

 

1.png

  在小蓝单车相继爆出押金逾期未退、清退员工、拖欠员工工资、公司解散等新闻后,2017年11月16日,小蓝单车CEO李刚终于发布了一封公开信。

在公开信中,李刚表示:“关于小蓝单车和野兽骑行,作为一位CEO,我做错了,我也希望借这个机会跟所有团队成员、用户、投资人、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说一声抱歉,我会尽我全力挽回,愿我们可以一起携手度过难关。”

公开信还提到,小蓝单车与拜客出行达成了战略合作,将由拜客出行全权代理小蓝单车未来的运营,但对押金等问题并未给出解决方案。

在公开信里,李刚提到了小蓝单车资金断裂的关键性因素:“为了追赶生产进度,小蓝单车在四五月份追加了数亿元生产合同,本来预计五月末六月初融资成功后就可以一次性将资金问题解决,而随着资本市场冷静和六月初宣传事故的双重打击,融资变成了泡影,并购丧失了最佳时机。”

据了解,六月初宣传事故是一次非常低级的错误,当时,小蓝单车北京分公司参与了一次游戏宣传策划,但活动内部很不恰当,引发网友热议,并导致警方进入小蓝单车内部调查,这次事故极大的影响了这家本就脆弱的初创公司的融资进程。

科技媒体PingWest品玩曾报道,6月事发之后,确有警察进入小蓝单车内部调查,而小蓝单车自此进入静默反省期。据说,彼时有一些公关公司给小蓝单车递交公关方案,但小蓝方面都拒绝了,称自己会搞定。

小蓝单车在商业化上曾尝试用线下单车作为广告投放渠道。小蓝单车发布搭载“智能中控”的全新升级版bluegogo pro2智能共享单车时,曾同步推出“麒麟计划”,构建精准广告媒体平台,意即将线下的共享单车作为媒体投放的新平台。当时的公关稿,这样写道:重新定义共享单车商业模式,开启行业下半场。但2017年9月,《北京市鼓励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的指导意见(试行)》出台,新政并不允许单车企业在自行车上进行商业广告行为。

此外,新政还为共享单车市场浇了一碗冷水,不允许新投放车辆,也让投放量早早领先的摩拜和ofo借机巩固了单车投放数量上的壁垒。

李刚曾预言七八月是共享单车的大转折点,而明年一二月份则会见生死。但他没有料到,先见到生死的会是自己。

事实上,因为用户体验好,成立于2016年10月的小蓝单车快速崛起,一度引起关注。

李刚在2017年3月底接受中国企业家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当时,小蓝单车已在深圳、广州、南京、成都、佛山,北京六座城市投放了30多万辆车。预计在4月前投放20万辆Pro,并计划在此后每个月都投放几十万量。加大投放的目的,旨在缩短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彼时,小蓝单车刚刚在1月获得由黑洞资本领投、智明星通跟投的4亿元A轮融资,尚处于意气风发之时,李刚认为大规模投放势在必行,而“成本在短期内不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李刚曾强调,小蓝的核心竞争力是对用户体验的追求。李刚说:“我们的车坐着最软,里面放了硅胶,我们叫做如胸脯般柔软的车座,而且下雨又不积水,车座座位可以调节。我们的轮子是实心胎,非常柔软,弹性很强。”

据公开信息,小蓝单车曾推出过三种车型,分别为bluegogo、bluegogo Pro和bluegogo Pro 2,均有实现双向通信的智能电子车锁、由车筐上的太阳能电池板为智能锁供电。而且,bluegogo Pro和Pro 2在基本款的基础上还添加了三级变速装置,Pro 2还使用了碳纤维车架,大幅降低车辆的重量。

李刚在做共享单车时从产品和用户体验入手,和他本人是一位骑行爱好者是有关的。他曾骑车环海南岛、台湾岛,累计骑行了四五万公里。此外,他还是野兽出行的CEO,野兽出行生产的山地车和公路车在国内并不为骑行爱好者熟知,不过它搭载了智能中控和传感器,可以记录行驶距离、骑行数据,以及实时显示骑行速度等信息。

但是,当李刚将这些造车经验,和对自行车的良好认知,过度使用在共享单车这一解决最后2公里的民用产品上,就显得有些矫枉过正了。要知道,小蓝单车曾包下多个关键厂商99%的变速器产品——就是为了给用户提供准运动级的变速骑行体验,并以此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

在整个共享单车加速赛中,具有造车经验的不止小蓝一家。小鸣单车曾在2016年10月宣布获得由凯路仕领投的1亿元A轮投资,凯路仕生产的烈风巴黎系列公路车,为骑行爱好者所熟知。而凯路仕的董事长邓勇豪随后出任了小鸣单车的联合创始人。不过,小鸣单车此前也曾爆出过押金退出危机。

一位同样具备造车经验,此后在骑行社区和平台方向发力的创业者曾告诉记者,共享单车起风之时,他的投资人也曾鼓动他换个赛道。投资人的判断是,有造车经验的创业者优势明显,用户基础和自行车生产供应链已形成,软硬件技术也驾轻就熟,团队还有一定的运营经验。但这位创业者用芝麻和西瓜,来类比共享单车和骑行社区平台,“骑行的潜力很大,虽然他看起来好像比共享单车的人群或市场小很多,但实际上,它在未来的爆发会更强一些。”

融资能力和融资节奏是共享单车速推高地的两张王牌。3月的采访中,李刚还告诉中国企业家记者,小蓝单车准备继续融资1-1.5亿美金,“本来想赶着发布会发布的,但现在来不及了,估计发布会之后再发布这个消息。”

市场上两个头部选手摩拜和ofo席卷了大多数的美元基金,而小蓝单车曾希望尽可能地拉拢人民币基金。

可惜李刚失败了,他在公开信里说道:“从6月份开始,仿佛小蓝单车受了诅咒,先是月初宣传事故,影响了一笔大融资和一次潜在并购机会。资本市场急转直下,我跑遍了上百家基金,得到了无数关于产品和团队的称赞,但这一切都没有换来一笔资金,打没了我最后一分骄傲。无数次小蓝单车遇到危险,一直支持鼓励我的黑洞资本都选择相信和支持,但我辜负了他的信任未能拉入任何其他资方。各方并购,有真有假,而我总是抱着侥幸选择相信善意,而在共享单车这样凶险市场,我的心智还太幼稚,至今尚一无所获。面对供应商,我甚至找来了其他的订单帮助其消化库存,但最终小蓝单车和野兽骑行恶化的财务状况,让订单迟迟不敢下达。”

据36氪报道,从今年9月至今,李刚为小蓝单车四处奔走,希望能找来钱,甚至为小蓝单车找到收购方。

据悉,ofo和摩拜都曾考虑过收购小蓝单车。36氪报道援引小蓝内部人士透露,两家公司都曾和小蓝有过接触,今年10月底,其中一家还派了尽调团队进驻小蓝做调查。该内部人士认为,车子数量并非ofo和摩拜的痛点,单纯的小蓝车辆并没有收购的价值,而小蓝的供应链及其技术团队更有收购价值。

一位接近ofo高层的知情人士告诉36氪,ofo应该不会收购小蓝单车。事实上,从产品理念和技术层面考量,摩拜与小蓝单车更相近,不过,摩拜的表态是不予评论。

此外,永安行不久前也曾试图收购小蓝单车,这是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媒体Bianews曾报道称,永安行已向小蓝单车打款1000万人民币,以解决当下资金紧缺的问题。但随后小蓝单车和永安行都否认了这次收购传闻。

随后,各种危机爆发,进入11月以来,伴随在这家公司左右的消息一直是资金链破裂、用户押金无法提现、停止造车,甚至是破产和被出售。

据小蓝单车员工透露,公司已经解散,李刚创办的另一家公司野兽骑行除高管外的其他员工也已全部遣散。作鸟兽散的小蓝员工开始为讨薪奔忙,一位小蓝单车HR在朋友圈叫卖起了办公家具。小蓝单车原北京总经理万瑶向《中国企业家》证实,她上周从小蓝离职,薪水至今未结清。

不过,李刚本人昨日则在朋友圈转发自己的公开信时写道,“我一直都在国内,奋战在救赎的第一线”。

本网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只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发现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联系本网 ,并提供稿件“纠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