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返乡农民工搭建创业梦想大舞台

2017-11-08 14:39:26 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风云

记者李飞

这是一个现代农业产业园:种苗繁育区、果蔬种植区、生态养殖区、加工物流区、休闲垂钓区……一二三产业在这里融合发展;

这是一个现代农业科技园:雪塔、二乔、黑夫人、玉面桃花……从世界各地引进的270多个牡丹种质资源在这里争奇斗艳;

这是一个返乡农民创业园:搞种植、干加工、办起乡村大食堂……新型职业农民和园区农民“业主”在这里撸起袖子加油干!

好景如许,姹紫嫣红开遍。这就是隆中园——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返乡农民工干事创业的广阔空间。这个仍在发展中的农创园区,是首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之一,入选全国新农民创业创新百家成果,现已将流转的3000多亩岗坡薄地改造成旱涝保收的粮田,带动5000余周边农户转方式、调结构、拿订单、多挣钱。

园区的创办者、领头人王连强和他的返乡农民工兄弟在这里挖出了“暖心泉”,建起了牡丹园,盖起了四季花开不败、欢声笑语不断的双层全玻璃温室。

未来,他们还将在这里建加工厂和物流中心,让村民集中居住实现就地城镇化,再流转周边1万余亩山田种满牡丹,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近日,记者来到平度市旧店镇大战村,登上隆中园这个承载着梦想、孕育着希望的舞台,感受到的是新时代返乡农民工大军的壮志豪情。

主动转型——

隆中园里立有一块巨石,上面写着:发展现代化农业,走富民强国之路。这是隆中园里的创业者们深思熟虑后选择的发展方向。

他们原是从事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做出这样的选择,一定程度上是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建筑行业整体下行使然,但更多的是重新审视农村资源优势和清晰判断农业发展趋势之后的主动转型。

山不转水转。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是人的转变。当隆中园的返乡农民工们以创业者的眼光打量故乡的山水,看到他们曾经熟悉的一草一木,都变成了不可多得的农业资源和生态优势。

平度市是农民工众多的人口大市,也是拥有18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认证和登记的农业大市,更因具有良好优渥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条件而打造出“农创平度”的品牌。在王连强看来,这些都是干事创业的积极因素。

2014年,青岛隆中园返乡农民工创业园成立。1200多名园区职工全部来自周边村庄,近5亿元已投资金全部来自前期打工积累。园区建设现已列入青岛市重点项目,被国家发改委称为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创新实践”。

融合发展——

要在一片荒坡瘠地上实现创业梦想,不仅要有信心、毅力,更要有科学的发展思路。

摆在王连强等创业者面前的第一个难题是“找水”。平度市旧店镇多干旱地,灌溉条件不足。为了改变靠天收的被动局面,隆中园投资数千万元,打开地下岩层,挖出一口常年不竭的泉眼,可直接灌溉家庭农场附近上千亩良田。修建蓄水池时挖出的塘泥用于改良土壤,形成了上沙下土、含水透气的肥田,返乡农民工的梦想从此有了扎根的地方。

必须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之路——从产业布局开始,王连强就牢牢坚持这一思路并最终确定以发展牡丹产业为主导。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贵为国色天香的牡丹,其籽可榨油且油质好,花瓣有药用和美容价值,盛放之时还能吸引游人游园赏花。

今年2月,隆中园温室牡丹绽放,飘出了开园以来第一缕花香。4月,10万余株牡丹竞相盛开,绚丽多姿,吸引了数万游客“来旧店、赏牡丹”。

沿着这个思路,隆中园还将扩大流转土地,带动周边农户订单种植牡丹,深加工牡丹衍生品,发展牡丹观赏休闲游,借助牡丹花打造品牌、集聚人气,进一步发展农家餐饮、田园会议、文化康养等,打造一个百花齐放的产业“牡丹园”。

不忘初心——

7月正中,骄阳似火。园区建设如火如荼,返乡农民工们汗流浃背地挖塘堰、建温室。

9月上旬,秋雨已凉。一场秋雨丝毫没有影响园区建设进度。大家室内作业,推土、搬运、清理墙面,动作娴熟有序,工程有条不紊。

“干创业园,就是为了让返乡农民工在家门口把钱挣了!”王连强告诉记者,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园区建设加班加点赶进度,每完工一项,这个平台就增大一分,就会有更多在外奔波的农民工能够返乡创业。

“我为农民谋发展,农民富裕我富裕。”这是王连强从未改变过的初心。接连当选中央电视台2014全国三农人物和2015中国农村新闻人物,王连强知道,荣誉都是脚下的这片乡村热土和身边的这些农民兄弟给的。作为回报,他要为更多返乡农民工提供一个更大的实现创业梦想的舞台。

如今,隆中园已经吸纳千余名返乡农民工就近在农场工作。更有200多名村民在这里实现了身份转变,从农民变成园区“业主”,享有土地占股,参与经营管理,与创业园共同成长。2016年,业主人均收入达3.9万元。

农民最爱土地、最懂农业、最能从乡村田野上刨出金子。在王连强心中,隆中园就是一个寄托着农民对土地深沉的爱、对现代农业的憧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精神家园、生态田园和梦想绽放的花园。